![](/static/img_old/danger1.png?v=1.0)
0/200
![](/static/img_old/upload_img.png)
在技術與需求的雙輪驅動下,企業用戶對數字化轉型的服務訴求不斷增加。據悉,自2011年起,華為EBG中國區服務業務即華為中國企業服務業務的年復合增長率超過50%。
為了解2019年華為中國企業服務新定位,日前,記者在北京采訪了華為EBG中國區副總裁李同廣。
貼近,再貼近,離用戶再近一步
“構建高品質服務產業聯盟,提供無處不在的一致性服務體驗?!崩钔瑥V用一句話闡述了華為2019年中國企業服務的新定位。
此次新定位中提出的品質服務,是2013年提出的“大服務1.0”概念的延續和升華,即“大服務2.0”。
這其中,“大服務1.0”概念以授權服務模式為主,也就是把標準化的服務交給具有一定能力的合作伙伴去做。“大服務2.0”則更多的基于服務合作方式提升雙方的服務品質、優化用戶的體驗為宗旨。僅從本質而言,“大服務2.0”的目標更為清晰。
談到具體怎么去做,李同廣表示,“進一步加大服務產業聯盟伙伴的授權的同時,利用專項資金培養專職的服務質量經理。通過與合作伙伴一起在服務流程、規范、質量、能力等方面提升,最終服務好客戶。不管是從最終用戶還是伙伴,一定可以從中獲取更多的價值?!?/p>
可以看出,新定位更為精準的回到最終用戶身上。對生態伙伴而言可以得到更多的服務收益以及更為廣闊的服務空間。對行業客戶而言除了可以得到高品質的服務體驗,還能加速自身數字化轉型的進程。
線上加線下,讓服務“無處不在”
與之前對比,此次新定位中重點突出了“無處不在”四個字。
要實現“無處不在”這么一個看來很難的問題,華為將通過怎樣的手段來實現呢?目前的推進情況又是如何呢?
“通過聯合廣大合作伙伴,打通線上線下多重渠道,一方面可以讓客戶隨時隨地、快速的找到華為,另一方面通過網絡的聯接,實現主動服務,這就是無處不在?!崩钔瑥V表示,第一步構建面向客戶能讓客戶隨時可獲取的線上服務平臺,也就是說通過平臺聯接合作雙方。第二步,增加線下的覆蓋量,增加服務人員的投入數量,解決線上線下無縫切換的問題。
就目前的推進情況,李同廣告訴記者,目前線上部分已設置了企業客戶服務熱線400-822-9999、APP、網站、微信公眾號等多種接入方式。線下也配備了4000多名原廠工程師,通過聯合3萬多伙伴工程師把最終用戶聯接起來了。僅去年一年,華為客戶服務中心大概有400萬次用戶交互,包括客戶故障申報、業務問題處理等。
據悉,以往問題處理完了,缺少處理過程中的數字化直觀呈現,也造成經驗上的巨大浪費。2016年開始,華為融入大數據分析,逐步把這些能力加以整合,形成一個統一的運維平臺。通過把這些經驗變成一套邏輯,形成知識庫并固化,加上后期的不斷學習,將其打造為智能化的服務平臺。網絡出現故障的時候則能夠做到自診斷,極大的提升了服務效率。
可以這么理解,資源的線上線下協同。當線上的問題相對復雜,則線下資源解決。相反,通過線下收集的時候,通過線上的知識庫又可以快速解決。
提升體驗,品質服務掛鉤核心競爭力
為提升用戶體驗而去提升服務質量,實際上是對品質服務的一種體現。那么具體應用到案例中又是怎么樣的呢?
對此,李同廣就過去一年中的典型應用做了詳細介紹。
在蘭州新區的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設中,華為運用云計算、大數據等技術對城市云數據中心、基礎網絡、基礎平臺進行規劃設計,通過統一規劃、建設、運營和維護,實現信息資源按需分配、統一管理,高效提升了新區智慧發展的整體支撐能力。
在高校,針對目前關注度較少的在校生上網感知度問題。2018年,華為組織了服務類、研發類、工具類專家對全國范圍內118所高校展開專項行動。通過大量的場景分析,找出問題的原因,并形成移動化的工具,解決學生上網體驗差的問題。
可以這么理解,場景就是數據。通過多個場景收集大量數據,通過數據建模轉化為工具,最后使工具上云,用戶通過手機等移動端即可使用。
落地+轉型,運維、運營不容忽視
當前,中國正值數字化轉型的關鍵節點。
李同廣表示,未來企業服務的發展方向將圍繞解決方案整體交付怎么保障落地、數字化轉型之后怎么解決運維與運營等展開。
他透露,華為現在做整體數字化轉型,在咨詢與頂層設計方面發生了較大轉變。也因此,能夠更好的利用行業經驗幫助到用戶去實現數字化轉型。
獲悉,2019年華為企業服務新定位全面推行,圍繞服務產業聯盟建設將是重中之重。2019年華為企業服務伙伴政策將圍繞認證體系、能力提升、服務交付、服務銷售四方面全面展開,全力做好服務品質的保障工作。
IOS
Android
微信客服
APP下載
意見反饋
0/200